这几日,意大利时尚品牌杜嘉班纳(Dolce&Gabbana)涉嫌辱华的事情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,D&G设计师Stefano Gabbana在INS上的一番言论更是激起千层浪,明星撤离、模特罢演、网络声讨、产品下架等一系列后续影响让D&G吃了大亏。
往期回顾:
但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了说出辱华言论的设计师Stefano身上,却忽视了这件事的源头,D&G发布的《起筷吃饭》视频。
在视频中,一位亚裔模特拿着筷子吃意大利食物,蹩脚的口音,不明所以的笑,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矫揉造作的旁白,都引起了质疑。
旁白更是将筷子形容作了“钳子”和“两根木棍”,
但殊不知,
方寸之木中,有苦辣酸甜
一指木箸中,有喜乐悲欢;
即使定局海外,也不应忘了本,中国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,其蕴含的寓意远比那个所谓伟大的披萨高级的多。
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,“筷子”这两个字,就承载了中华饮食文化几千年来的沉淀。
筷子长七寸六分,代表七情六欲,一头方一头圆,代表天圆地方。圆头入口,代表民以食为天。
一双有两根,代表阴阳两极。使用过程中,两根相互配合,一中有二,二者合一,突显出一个“和”字。
筷子的历史有3千年,而刀叉在西方风靡起来只有几百年,而且据历史记载,最早出土的刀叉勺等厨具,同样是出土自中国。
筷子能在中国流传千年并成为主流,是因为它蕴含了中国人的个性和文化。
世界上用筷子的国家并不多,但都是中国传过去的,与日本、韩国相比,中国多使用长直、末端钝的木筷,以体现汉民族谦逊有礼,普遍不具主动攻击性的特点,也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。
西方人遵循分食制,一人一盘食物,互不干涉。
中国人则喜欢会食制,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家庭聚会,都要坐在一起分享食物。不管是吃多还是吃少,端上桌的饭菜人人有份,多个人也不过是多副碗筷。
就连出国的孩子,也总是会在背包里装上一双筷子,尤其是父母帮忙收拾背包的时候,他们总是会认为,没有筷子,怎么好好吃饭呢?于是,一双精致的竹筷子或是一双便携的金属筷子,就成了留学生背包里的常备物件。
就仿佛有了一双筷子,一切都能好起来一样。
即便在国外生活了多年,但只要是中国人,家里依然是要备有筷子。
因为想要品尝家乡的味道,还是筷子用的最顺手。
与筷子相伴的,还有着独属于中国人的“餐桌文化”,比如不能用筷子敲碗,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,不能把筷子交叉着摆放等等。
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去看看D&G发布的这个《起筷吃饭》视频。
一手拿着一根筷子并指向镜头,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,用筷子头对着别人叫“指筷”,是餐桌上的禁忌。
将筷子分开插入披萨中,这叫“刺筷”,用筷子分割披萨,这叫“别筷”,同样,这种行为也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。
而随后模特在吃意大利面的时候,将筷子竖着插入碗中,这种做法更为被中国人所不忍,因为将筷子插着被称为“供筷”,如同祭奠死者的上香,被认为“不详”,乃是中国餐桌礼仪的禁忌。
这组视频不但多次触犯了中国餐桌礼仪的禁区,还多次故意夸张行为,并将筷子形容为“钳子”。
这种叫法不但粗鲁无礼,而且将筷子叫做“两根小棍子形状的餐具”,仿佛随便在地上捡两根木棍就可以当做吃饭的工具一样。
不好意思,你们真的不懂筷子
用这些错误的筷子用法来代表中国文化,形神皆失。
你说我们的筷子像“两根木棍”和“钳子”。殊不知上千年的文化奠基,比你们伟大的玛格丽特披萨不知道高级到哪儿去。
在中国民间,从古至今还流传着关于筷子一些“禁忌”,这是中华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情感,也是随着岁月传承下来的习惯与文化。
包含上文中提到了“指筷”,“供筷”等,一共有八种常见禁忌。
一忌 " 平筷 "。就是吃饭时将筷子平放于碗上。
一种说法是,叫花子吃饭因为没桌子,所以只能 " 平筷 "。另外,筷子横放一般是刑犯的最后一餐。所以,很多老人忌讳孩子们吃饭时 " 平筷 "。
二忌 " 供筷 "。就是将筷子插在碗里或是菜上。
在过去,古人祭祖宗的时候,会将筷子插在米里,代表供奉先人。因此," 竖筷/供筷 " 是很不吉利的行为。
三忌 " 交叉筷 "。将筷子交叉放在桌上,就像画得一个大叉,寓意不好。
四忌 " 敲筷 "。用筷子敲碗,示意上菜,一方面会人觉得没礼貌。另一方面寓意也不好。古时候,叫花子要饭,敲碗乞讨,敲碗代表着命苦、生活不易。
五忌 " 翻筷 "。在大桌子上吃饭时,用筷子在菜里翻捡挑选。
用筷子翻捡,对饭桌上的其他人不尊重也不文明。按老规矩,长者先起筷是重要的礼仪,家族中的大家长、大人物先动筷,晚辈才能动。夹菜时,各人也应当就近夹菜,将重头菜礼让给长者。
六忌 " 指筷 "。用筷子指着人,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,
七忌 " 吮筷 "。将筷子含在嘴里或是吸吮筷子上的汤汁,是非常不雅的行为。另外,一般受穷的人或者要饭的孩子才会吮筷,给人 " 穷相 " 的印象。
八忌 " 长短筷 "。筷子长短不齐,是非常不吉利的,隐喻 " 死亡 "。通常会将长短不一的筷子称为三长两短,而棺材正是三长两短的木板所造。
老人家常说,从一个人的餐桌礼仪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,从一个用筷子的习惯,就可以看出许多。
马未都谈过用筷的讲究:中国人拿筷子,不能拿在前半部,要拿在三分之二的位置,不然会有一种穷酸样。
围坐一桌吃饭,不只是自己吃饭,还要照顾别人的感受。
所以尽量用筷子不动手、给人夹菜用公筷,这是礼节。
央视也针对D&G做出了回应,“你真的懂筷子吗?”回应的有力又得体。
爷爷拿起筷子蘸了蘸酱油,给正在哭闹的孙子喂到嘴里:“好味道啊?”
这是启迪。
小姑娘第一次学用筷子,怎么都夹不起来菜。
妈妈告诉她:“中国人都要用筷子的。”
妈妈握着女儿的手,一点点教她,终于成功的小女孩笑了。
这是传承。
一桌老少过年吃饭,长辈不下筷子,爸爸拦住了儿子伸出的筷子:“要让爷爷先吃。”中华文明中,让长辈先夹菜,
这是明礼;
过年时独自一人的爷爷,被邻居邀请到自己家过年,不过是“多个人多双筷子”,温柔地抚慰了爷爷孤独的心灵。
因为筷子,是陪伴,是睦邻;
除了央视,故宫的博物馆也做出了正面的回应:“每一双筷子,都不简单”。
简单的小木棍?根本不需要专门说话去怼人,给你看看故宫的珍宝筷子,就够了。
自东而西,从南到北,简简单单一双筷子,体现着我国悠久纷呈的饮食文化。
随着中餐在国外越来越流行,有很多外国人也在学习用筷子吃东西:
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,就曾提前练过如何使用,在国宴上秀了一把筷子功;
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,熟练使用筷子吃龙眼的照片,成了当时英国报纸的头条。
小小的一副筷子,其中却蕴含了大智慧。它巧妙的运用了杠杆原理,可以轻易的做到夹、运送、拆取、分割等等多种功能。
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:一根筷子耶,轻轻被折断,十双筷子哟,牢牢抱成团。
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很微小,但一群人的力量却不可小觑。
为什么要用筷子?
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千年以来,筷子便承载着中国人一直向往、追求的“家和万事兴”,在平凡人的手中默默参与着平凡的生活。
筷子也早就不再简单代表餐具,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符号。
孩子出生,别人会说家里要添副筷子。
亲人去世,家人却迟迟不愿撤掉他那副筷子。
它代表的是家庭。添一副筷子就是一家人了。
它代表的是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文化。
筷子是人手指的延伸,带你品尝人间至味,带你体会五味陈杂,陪你经历冷暖辛辣,也能让你妈找个借口等你回家。
就是它,串联起了中国人的人生百态。
To D&G设计师:你可以不懂筷子,但请做到尊重。
本文内容为约克论坛综述,未经约克论坛官方授权,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抄袭、转载本文内容。作品版权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、Canadian 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规保护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